挑百万农宅,享田园生活!咨询热线:0575-89297715

首页 > 汤浦 > 于“茶”话汤浦

于“茶”话汤浦

更新时间:2018-07-18


blob.png

汤浦在改革开放之前,第二、三产业微不足道,几乎是单一的农业经济。汤浦境内山多田少,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低纬度丘陵地带很适宜茶树栽培,因而汤浦及原辖区西部的安仁、清溪、双溪三乡是茶叶的重要产区。

微信图片_20180718145951.jpg


早在唐代,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中品浙东名茶,写道,“越州上,明州、婺州次之,台州下”。而越茶中首推日铸茶。明末清初,汤浦、平水一带茶农,改革传统制茶工艺,在继承日铸茶炒青法的基础上,首创炒青圆茶,改条形散茶为圆形珠茶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45954.jpg


blob.png


圆形珠茶内质品香味浓,经久耐泡,茶汤清澈,芽叶完整,堪称绿茶一绝,被誉为“绿色珍珠”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1623.jpg


从清代开始,汤浦开设了多家茶栈,这是以汤浦地区盛产茶叶为依托的。据《上虞县工业志》记载,民国28年(1939),全县有精致茶栈29家,其中汤浦就有14家,而当时的汤浦属于绍兴县,所以当时汤浦一地的茶栈,与上虞县全县的茶栈数相当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1626.jpg


汤浦开设茶栈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至今汤浦仍有迹可循的有源隆茶栈,厂房处汤浦村上街盐店弄内,主体建筑是过去农村极为罕见的木结构三层楼房,东侧是一排平屋辅房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1628.jpg


仍有迹可循的茶栈,

虽不见当年模样


泰兴茶栈厂房即泰兴台门,处于汤浦村下街的一临街建筑,其主体是五开间三进的住宅。


万昌茶栈厂房在汤浦村下街号字弄内,开设茶栈后此弄就又称万昌弄。


瑞兴茶栈在汤浦村下街桑园弄,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作汤浦乡政府驻地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2208.jpg



据老一辈人说,在抗日战争前,汤浦也有茶馆。它是有闲阶层休闲的场所,也是请社会名流调解民间纠纷的场所,后者就称为“吃讲茶”,但均未见诸文字记载,而亲历者皆以老去。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2211.jpg


饮茶是汤浦人的普遍嗜好。奉茶是热情好客的汤浦人待客的一种礼节。每当左邻右舍来串门或普通客人上门,主人就会奉上一碗自家在饮用的凉茶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2214.jpg


如果来的是贵重的客人,主人家会生火扇茶,等水一开就为客人沏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现烧茶——出泡茶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2216.jpg


这种习俗延续至今,即使有热水瓶可以保温,也能够冲泡茶叶,但对于贵重的客人还是现烧现泡,以示尊重。


过去汤浦不仅以茶殷勤待客,有些慈善者还施茶与路人。他们捐出田产,让人耕种,不收租谷,耕作者以在路亭内供应路人茶水作为代价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2220.jpg


汤浦镇过去在交通要道上每隔三、五里就设有路亭,供人歇足。一缸凉茶,数只有手柄的竹管作为饮水工具,行人可随意取用,所以汤浦的路亭多称为茶亭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18152222.jpg

blob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