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去汤浦的永元秀塔是在一个四月的早晨,蝉鸣起伏的季节还远远没有到来,阳光沿着阶梯和灌木丛间的缝隙铺散开来,初夏的气息沸反盈天。
汤浦算是上虞比较偏远的几个乡镇之一,曾通过汤浦的同事来获取对它的了解,比如距离市区有四五十分钟的车程,上班路上常常会堵车,如果晚出门几分钟,堵在路上了就一定会迟到;比如它的冬天很冷,尤其是冬天的清晨,人们裹着大衣,趿拉着鞋子,呵着热气,穿过街巷去吃一碗刚出锅的馄饨,食物的热气伴着空气的清冽腾腾升起……
汤浦是个很小巧的地方,山不一定巍峨高耸,水不一定浩瀚绵长,但山山水水又都囊括其中,透着秀气。凡是提及汤浦,人们总要说一说的,是塔山之上的永元秀塔。
汤浦人喜欢称“永元秀塔”为“七秀塔”,它是汤浦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
永元秀塔坐落在塔山上,塔山脚下没有醒目的标识,也没有特立的牌匾,于民居与树木间找到一个台阶,往上走,就是通往永元秀塔的路。台阶和栏杆可以看出是新砌的,与近四百年的古塔相映衬,倒是生发出一种时代错落感来。
通往山顶的一路上,会遇到两处凉亭,一处叫做“星鹏亭”,一处叫做“金鹰亭”,站在“星鹏亭”里环顾四望,会发现“之”字形的台阶走向显得格外明显。“金鹰亭”旁长满了不知名的茂盛植物,在树叶的掩映下,永元秀塔逐渐露出真容,沿着台阶再走一段,来到一块空地,也就来到了塔的近旁。
永元秀塔静静地矗立在一边,这座七层的塔高22米,青砖砌成,石灰抹面,外墙又涂抹上了一层白色防腐料,风吹雨打中,从明朝屹立到了现在。永元秀塔的塔身呈现六面形,塔的最底层有小门,大概十多年前的时候,人们可以通过小门进入塔的内部,调皮的孩子会在塔内的墙壁上画画。经过整修,小门关闭了,也不再有人进去。
塔山是座极其小巧的山,小到从山底爬到塔前,只需要花费两三分钟。上虞有很多这样的小山,比如小越的伏龙山、百官城区的半山、虞北平原的夏盖山……即便低矮,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凭借各自的历史底蕴、人文情怀或者实用功能,成为周边群众生活中无法避开的重要组成部分,汤浦的塔山也是如此。从前人们常常在永元秀塔前开展各种文艺活动,而现在,塔山成为了周边群众清晨锻炼和饭后散步的好去处。
站在塔山上,汤浦的一隅尽收眼底:汤浦的民居鳞次栉比,小舜江支流的清水汩汩向前,更远处,著名的汤浦水库高高立起。
汤浦的很多故事与水有关,很多与水有关的故事又与永元秀塔有关。
据说以前汤浦经常发大水,为了镇服水患,祈求风调雨顺,汤浦人的祖先建造了永元秀塔。人们把塔看作镇住水妖的宝塔,又把塔看作稳固汤浦地形的宝物。当汤浦还在遭受洪灾之苦的那几年,时任汤浦公社党委书记王志良带领汤浦人民修缮长山埂、兴建长山排涝闸、修筑塔山埂……使汤浦不再受到洪涝之害。而如今,这位被尊为“汤浦焦裕禄”的人民公仆王志良的塑像就屹立在塔山之上,与永元秀塔数米之遥,两者交相辉映,一起遥望汤浦大地。
在永元秀塔的另一侧,有一座寺庙,门楼高筑,漆彩明丽,两个石像小童在门前拱手作揖,两只白色小狗懒散地躺在阴影里睡觉,场景和谐宁静。这是汤浦人都熟知的天塔寺,寺庙的建立,使得塔山别具生气。
在很多年前,塔山上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永元秀塔,逐渐地,塔山上建造了天塔寺,修砌了健身步道,而永元秀塔也几经修缮,散发新时代的活力。当永元秀塔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处景点,当塔山脚下的汤浦老街开始引起一场又一场的怀念,才猛然发现,岁月匆匆,当年赤着脚玩耍的孩子都已经长大,时光不知道已经流转了多少回。
“悠悠的小舜江畔,古老的七秀塔旁,我们唱着……”这首汤浦镇小的校歌流传了多年,如今依然还在被吟唱,光阴荏苒,不知当年的人还有多少记得。